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7年财政部50号文、87号文、75号文等不断关注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建设与发展,其中对地方融资平台土地融资、金融机构借款与融资平台信贷风险防控等问题给予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也于2017年5月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特别是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信贷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截止2016年底,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中银行贷款已占到其融资总额的60%左右。控制好银行体系中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信息,加强银行与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监督,将信息汇总至财政监督部门将成为新时期财政监督的有效方式与重要手段。按照银行大数据信息系统构建信贷数据财政监督平台,做好融资平台信贷的贷前、贷中与贷后管理将能有效提升财政监督的科技水平并防范好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

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银行业中广泛使用,积累了体量庞大的客户信息与数据,商业银行因此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可以使用更多的数据并提供给财政监督与监管部门。通过将各家商业银行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起来,对各家金融机构内部财政融资及融资平台融资的数据进行结合、汇总提供给专门的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贷款信息专用网络供财政监督部门进行探讨。

一、银行信贷的财政监督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的构建

本文拟将银行信贷财政监督大数据系统分为四层:融资平台贷款信息数据层、金融机构贷款信息网络层、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信息搜集层、财政监督应用层。第一层是贷款信息数据层,其基于各金融机构原有数据库进行构建,各金融机构为内部财政融资贷款和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数据提供数据接口,接入统一的第二层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贷款专用网络;由第三层地方融资平台融资信息搜集层进行数据处理;第四层为辅助决策信息系统:包括融资平台市场准入、日常贷款监管系统、贷款信息披露、贷款清偿监管、银行评级系统、财政从业人员监管系统、财政监督基础模块等多个层次(见图1)。

1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信息财政监督大数据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平台贷款大数据财政监督系统需要结合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参考企业分层设计架构的思想,构造如图1中的金融机构融资平台贷款信息的数据框图。这种系统的组织架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该系统的层次清晰,分为银行平台贷款数据信息统计层、网络数据调用层、信息搜集层和财政监督应用层;

二是,在此系统中,每一层都将银行类金融机构面对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信息数据封装在一起使用,统一上交给上层财政监督信息数据系统使用,同时在传统网络信息结构体系中,该系统加入了财政监督信息的统计与数据信息的处理层,通过金融机构专用网络将服务层和数据层相连接,并设置了金融机构信息数据搜集处理的防火墙,对各金融机构搜集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加以保护;

三是,各家金融机构通过专用信息数据网络通道对融资平台的贷款信息数据加以传输,传递至财政监督信息管理系统,使财政监督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查看商业银行机构的地方融资平台经营业务数据,提高了财政监督监管的效率。

二、银行信贷财政监督大数据信息处理系统的应用优势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将可以实现融资平台贷款的有效与精细化管理,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受制于商业银行数据搜集和处理的能力,无法将最有效的贷款信息数据提取出来,供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部门加以使用。

在地方融资平台财政监督系统的信息搜集之下,融资平台的贷款信息数据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反馈、搜集和整理;在存、贷款风险的管理控制过程当中,银行对融资平台贷款信息数据搜集之后,可以进行风控模型的建设。使用大数据管理可以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当中的风险控制与催收活动创造更多可以利用的数据和技术方式。使用大数据技术中的数据挖掘方法也可以将信息化决策更加有效地融入到融资平台客户体验改善中去,使商业银行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在传统银行信贷管理活动当中,数据的搜集与使用都是人工化的,容易产生较多的低级错误,特别是对地方融资平台信贷活动的监控是不完善的,而且对融资平台违约信息的搜集成本较高、准确度差,无法实时有效地反映地方融资平台的信息数据。商业银行为了掌握融资平台的贷款需要对融资平台的注册资本、财务报表和抵押物等内容进行实时的调研与审查,这些流程中银行获取材料的时间较长、人力成本也较高。但在财政监督信息数据信息系统中,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客户在信息数据搜集、抵押品和财务状况的调查可以实时完成,获得成本较低,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到融资平台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降低融资平台的违约风险。将有效解决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层面长期困扰的无法有效监督地方融资平台银行信贷业务及数据的问题。

 

(微信订阅号:李虹含,ID:yingtonghuo518,邮箱:honghan66@163.com)

 

话题:



0

推荐

李虹含

李虹含

12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金融学博士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 历任高校与培训机构讲师,曾任某股份制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分行金融市场部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多个岗位,在《金融研究》《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银行家》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获2016、2017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湖北省财政厅表彰多次。 央视财经、人民网、新华社、新浪、腾讯、搜狐、网易、虎嗅、钛媒体、36氪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专栏作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