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无论在岁月倥偬的峰火流离,抑或千秋家国的太平盛世;无论它的名字是叫聚落、城郭、城邑还是城池,城市容纳着人类安居乐业的梦想,它的繁华与萧瑟总是命系国脉兴衰、人间疾苦。

这一点,从五千年人类文明出现便毋庸置疑:奇绝瑰丽的巴比伦城、幽魅迷人的底比斯城,昌明繁华的哈拉巴城,悠远古朴的长安古城都摇曳着四大文明古国的壮美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体系亦是经济生产、社会发展和知识创造的最关键单元。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要载体,城市对一国经济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1.jpg

近年来,各国非常倚重城市体系建设带动的全域经济增长。例如,欧洲和美国均拥有庞大而充满活力的大中型城市体系,这些城市在该国经济体系中起到了领头羊、样板间的作用。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十大城市的全球GDP贡献量约10%;同样,亚洲城市的表现也同样惊艳,日本的东京、大坂、名古屋,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韩国的首尔、汉城等亚洲前十大城市的全球GDP贡献量超过10%。就此趋势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城市六百强将构成全球GDP总量的60%,城市体系的建设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将愈加重要。

然而,同所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样,城市发展过程中也无可避免地遭遇困境。

一是生态问题:比如高度城市化的东京,其人口密度不断增高,非工业污染增加,造成其CO2排放量超标、热岛效应加剧,并已逐步从中心区域向更大的范围扩散;

二是社会经济问题: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内部两极化和弱势群体边缘化严重,收入差距普遍出现,由此造成空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等社会矛盾;

三是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性产业集群的带动。例如,墨西哥城在工业部门的结构比较齐全和完善,但产业部门结构大多集中在少数行业,导致城市就业人口结构单一,影响城市长期发展;

四是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影响经济后续活力:这一现象的典型城市包括东京与中国某些大城市,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前景堪忧。

 

那么,无法虹吸更多青年劳力,一夕老去的城市将面对诸多挑战:未来将何去何从?

 

答案只有一个:运用命运共同体思想与科技力量,在原有城市世界基础上,依托科技发展、创新转型、精耕细作、优化改革,方可令城市为全球经济持续发展做出更多卓荦贡献。

我们正身处全球科技大爆发浪潮中,科技必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互联网使全球城市联结由间接变为直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使城市联系由慢速变为瞬时;同样,人工智能使城市演进更加多样化、智能化。

人人参与、人人共享、人人建设,使科技城市更具普惠特征。科技的发展给城市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城市环保、规划、交通、医疗、教育等衣食住行领域均在被科技重塑与改进。毫无疑问——科技必将成为城市推动全球城市经济发展的崭新动力。

使用科学技术构筑公共设施与服务体系,将为城市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jpg

一方面,利用运筹学、空间模拟等技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空间再造,建设“紧凑型大都市。成功的案例包括伦敦2004年制定的大伦敦战略规划解决了多年“雾都”痼疾,其城市空间测算坚持坚向设计、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了土地、能源、水源等资源,形成了紧凑、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另一方面,先进的城市监控系统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福利,缩小贫富差距,使地区发展更加均衡。典型的成功案例当属加拿大多伦多,其完备的城市监控体系,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同样,运用现代科技构筑的城市规划体系亦对城市体系建设促进作用明显,特别是良好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科学的城市协调整合,实现城市规模经济利益;先进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竞争优势;合理的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依托科技力量、创新模式与技术手段将使城市抓住发展机遇,在城市体系发展演进中迎接未知挑战,为世界经济的绿色、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话题:



0

推荐

李虹含

李虹含

123篇文章 5年前更新

金融学博士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 历任高校与培训机构讲师,曾任某股份制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分行金融市场部产品经理、风险经理多个岗位,在《金融研究》《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金融》《金融时报》《银行家》等权威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获2016、2017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二、三等奖,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湖北省财政厅表彰多次。 央视财经、人民网、新华社、新浪、腾讯、搜狐、网易、虎嗅、钛媒体、36氪等多家主流财经媒体专栏作者。

文章